白金是什么材质(《博物通书》里的“白金”指的是什么?)

《博物通书》里的“白金”指的是什么?白金是金属还是瓷器呢?


在1851年的《博物通书》第三章电器五金器里提到的“白金”,如下:


“白金,非银也。乃五金之外。另是一种,颇为宝贵,盖金共有四十余种,原不止于五也。即华人所称五行,谓万物皆由之化生。其说亦误。西人究物类之元质,为数五十有六,五行原不足以盖之。而五行之内,亦有非元质者,于因论电气,姑举一二以明之,土有多种,随在考之。知其必有一金,气所合而成,如石灰,?石、青盐、?泥等,置电气增减二线之间,必分其金至增一边。分其气至减一边。可以知之。”


“白金”一词为中国本土词汇,这一点恐怕今天的人们很少知道,因为在今天已经作为一种金属的名称了。


这种金属叫铂金是近代才能提炼的金属元素,熔点高,至少近代以前这种金属是难以提炼的。又称纯白金、正白金或真白金。但这些称呼并不合理,并且容易与白色金混淆。它的符号是Pt,银灰白色,比重21.35,熔点1700℃,摩氏硬度4 - 4.5度,化学性稳定,除王水以外不受酸碱腐蚀。


欧洲把瓷器也称为“白金”。


殷弘绪是法国耶稣会传教士,原名叫佩里·昂特雷科莱,18世纪之初受命来到中国窃取“白金”的制造技术。


三百年前的欧洲,人们的餐桌上没有像样的餐具,使用的多是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陶碗。贵族阶级虽然使用银制餐具,但银制餐具易生锈发黑,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一日三餐。此时中国冰清玉洁、极其卫生的白色瓷质餐具传到了欧洲,全欧洲为之倾倒,视之为“白色黄金”。


图 清 白金镶红宝石戒指

古语“白金”也并非指今天的铂金(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)。


古代的“白金”是对一大类白色金属的统称,并非单指特定的金属。不同历史时期指代不同,“白金”最早认为是对锡(加有少量的铅)的代称,后用于白银。


当然,如果加有了一百两的单位,则专指白银。


西周金文中有“白金”一词,应指锡(可能包括铅), 春秋时期文献中未见有白金之称,战国秦汉时期可能多种白色金属材料都被称作白金。


《尔雅》曰:“白金谓之银,其美者谓之镣。”《说文》曰:“银,白金也。”


《说文》也将银、鋈和镣都解释为“白金也”。镣的含义不明。


有学者认为在当时知识范围内只有银、锡两种白色金属,铅的颜色较暗, 不入白金之列,结合考古证据,鋈其实是在青铜器上镀锡的工艺,释“鋈”之“白金”指锡。


从字面上理解,白金只是白色金属的意思,不是某种特定白色金属的专称。《说文》中“银,白金也”应理解为“银, 一种白色金属”。


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都记载汉武帝年间曾以银锡铸行白金三品。


唐代《初学记·职官部下》中讲“御史大夫第六”之“事对”中有“请造白金”一事,其中引《汉书》:“张汤为御史大夫丞,上请造白金与五铢钱,笼天下盐铁,排富商大贾。”


这里的“白金”一词,看描述应该是指钱币。


在《汉书·武帝记》中记载“四年冬,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、北地、西河、上郡、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,县官衣食振兴,用度不足,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,初算缗钱”。


白金三品是西汉武帝刘彻于元狩四年,也就是公元前119年铸造的一种类似于金银币的东西,只不过形状比较特殊一些,直至元鼎二年废除,前后共用了五年。秦汉以前,古人提到的“白金”,大多数时候,指的是我们现在的银,白金三品是一种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的货币。


在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上能看到相关记载,“又造银锡为白金。以为天用莫如龙,地用莫如马,人用莫如龟,故白金三品:其一曰重八两,圆之,其文龙,名曰‘白选’,直三千;二曰以重差小,方之,其文马,直五百;三曰复小,椭之,其文龟,直三百……”


这种货币什么样呢?当时的汉武帝觉得当时天上的动物就是龙,地上的动物就是马(汉武帝时是千年难遇的爱马人),人最需要的动物是龟。所以白金三品中第一品就是圆形的币,重140克,上面的花纹为龙,能兑换三千钱;第二品是方形的币,重量较小大概有30克,上面的花纹为马,能兑换五百钱;第三品是椭圆形的币,重量就更小了,上面的花纹为龟,能兑换五百钱。


上世纪80年代以后,我国先后在陕西、甘肃等地的汉墓中出土了相关的文物,包括铜质龙、铅质龙、马、龟的物品,才引起了钱币学界的极大关注。


据《史记·平准书》记载,汉武帝在元狩四年(前119年),“乃以白鹿皮方尺,缘以藻缋,为皮币,直四十万。王侯宗室朝觐聘享,必以皮币荐璧,然后得行。又造银锡为白金。以为天用莫如龙,地用莫如马,人用莫如龟,故白金三品:其一曰重八两,圆之,其文龙,名曰‘白选’,直三千;二曰以重差小,方之,其文马,直五百;三曰复小,椭之,其文龟,直三百。令县官销半两钱,更铸三铢钱,文如其重。盗铸诸金钱罪皆死,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”。
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,“盗铸诸金钱罪皆死,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。”伪造钱币时死罪,但是仍然无法阻止白金三品的盗铸现象,足见其利益之高、伪造成本之低,以至于用酷刑都无法阻止货币的泛滥。


上述乃为“白金三品”钱最权威的历史记载,然而之后,该钱便被深深埋没长期未有发现,以至于泉谱皆未载,史书记载也未曾有实物加以证实。直到上世纪1990年在陕西省眉县常山镇附近被发现其藏与一罐之中,证实了史记中关于“白金三品”钱的记载不虚。


图 “白金三品” 之龙币 直径5.5厘米 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


白金三品被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,对之也有不少文章研究考证(可网上检索到),亦有一些争议,主要集中在龙币背面的类似外文字母的字究竟是外文,还是一种几何纹饰,以及其材质是纯铅、银铅合金,或者就是史记上说的是“银锡”。总之是各有说法,莫衷一是。


而又据《汉书·武帝记》载曰:元狩“四年冬,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、北地、西河、上郡、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,县官衣食振兴,用度不足,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,初算缗钱”。结合史记的记载,有一点完全吻合,那就是所谓“白金”者,即是银锡合金,而非纯铅、纯银、纯锡。


因此,汉武帝时期的“白金三品”,其实是以“银锡”之名铸造的铅质虚值大钱。


若按照中国古代“白金”的解释主要是三种白色金属银、锡、铅,如果不是白银的话,那么就只剩下锡和铅了。古代炼丹五金是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这五种金属,文中说“乃五金之外。另是一种,颇为宝贵”,则极有可能是铅金属。


(以上仅做参考)